
埃萊妮·卡雷恩德魯 / 悲傷草原

「人生、愛情與親情的絕美交響詩。」
這是對於《悲傷草原》(The Weeping Meadow)電影及配樂的最高評語,電影出自希臘長鏡頭之父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之手,再由同為希臘的作曲配樂家埃萊妮·卡雷恩德魯(Eleni Karaindrou)擔綱配樂製作。兩人的搭檔合作如魚得水,Eleni譜出哀傷的寂靜之音,正適用於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性格,道出人生無窮盡的無奈。
安哲羅普洛斯的運鏡講究以「客觀」的角度看待故事情節,希望觀眾運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做出想法;而Eleni的樂曲善於勾起人類內心最深處隱匿的情感,藉由渲染力極強的淒絕旋律,將聆聽者帶引進深層的內心世界。在譜曲結構上有高深地造詣的Eleni,對於人本主題有相當獨特的情感,用音樂譜出對希臘人民的思念及祝福。
《悲傷草原》敘述希臘子民因為遭到戰爭迫害,那份必須逃離國家的惆悵之感,在這個紛爭不斷發生的時代,從故鄉之處傳來陣陣的大地哀嚎,見證了人世間的殘酷。中提琴的弦音與法國號的號角響起,層次豐富的弦樂結構鋪陳,奏出了流浪異鄉的深深孤獨。他們是如此期盼紛亂盡早結束,能夠重返故鄉過上平穩的生活。
在德國小說家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所創作的經典名著《流浪者之歌》中,主角一生求道,尋找人生最終的意義,也就是萬物世間的真理,經過書中主角歷經的苦難與人生歲月的體驗後,終究領悟到我們汲汲於人世間的意義,就是追求同為《悲傷草原》電影以及配樂所共同要表達的─
「人類最原始純真的本性『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