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紋之間

 
ECM New Series 2312 / Victor Kissine / Between Two Waves


波紋之間




“透過Victor Kissine的耳朵,我們學習到更多有關於沉默寡言的哲理。”



維克多‧克辛尼﹝Victor Kissine, 1953~)


生於1953年,俄國現代作曲家 維克多‧克辛尼﹝Victor Kissine﹞的作曲活動體裁涵蓋面廣泛,包括交響樂管弦樂,協奏曲,室內樂獨奏和合奏,聲樂和合唱作品,兩部歌劇和芭蕾舞劇,以及眾多電影配樂的作品。本作《波紋之間》﹝Between Two Waves﹞錄製於2011年的奧地利洛肯豪斯音樂節﹝Lockenhaus Festival﹞,並於20133月、同時也是他屆滿60生日大壽之時釋出。

繼重新編譯版、2005年發行的《舒伯特G大調弦弦四重奏》﹝ECM New Series 1883﹞與2011年的《鋼琴三重奏》﹝ECM New Series 2202﹞,在本專輯依舊與拉脫維亞的小提琴家 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和他的波羅的海弦樂團﹝Kremerata Baltica﹞合作,由俄國現代詩人Osip Mandelstam與美國的Joseph Brodsky兩人的詩作為發想,更以他自身的故鄉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那座偉大的運河城市為創作概念─『右岸、左岸,兩個張開雙臂之間的橋樑。』,全作彌漫著一股海的氣息,靜悄悄地、潛伏著鬼魅的餘韻。

 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和他的波羅的海弦樂團﹝Kremerata Baltica


《波紋之間》﹝Between Two Waves﹞由三段篇章組合而成,鋼琴協奏曲─『Between Two Waves』,打破了鋼琴聆聽性的限制;中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Duo (after Osip Mandelstam)』,沉默了兩分鐘的無聲開場,爾後展開一場提琴漩渦;終曲由Gidon Kremer與敲擊樂者Andrei PushkarevKremerata Baltica弦樂團共同演出的協奏曲─『Barcarola』,依舊是神秘的一則樂章,釋放了許多情緒、卻又保留了更多。


Kremer言道:『許多經驗與情感、友誼皆存在於這個寡言沉默的音樂語言表面之下。』Victor Kissine低調的音樂哲學,透過這些優秀的現代音樂家們,忠實的解放出來,試圖找回那原始的和諧─『遠離嘈雜文明世界,傾聽神秘沉默之聲。』








邱君豪

一生酷愛爵士樂和搖滾樂,ECM虔誠信奉者。
長年投身於唱片和文化產業,視推廣音樂為終身職志。
2007年開設部落格「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並舉辦爵士與搖滾樂講座。

現居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