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y / 《Reprise》(2021) 魔比 / 重奏

Moby / 《Reprise》(2021)

魔比 / 重奏



「經典也許很難被超越,但不妨來點美味的重製。」






1990年代,是電子音樂最蓬勃發展的全盛時期,這時候的電音師祖們承先啟後了1980年代的搖滾樂、並作為2000年後造就多元奔放、電子音樂浪潮的重責大任。一方面他們面臨到搖滾樂的疲乏與新舞曲世代的崛起,取樣了搖滾樂的硬蕊元素結合電子節拍舞曲的精神,成為了90年代的代表風格。而在其中最具特色的絕非為「Moby」莫屬了。

早年以House與Techno曲風起家的Moby,在1999年的代表作《Play》將電子音樂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大量加入充滿敘事性的人聲歌唱、實音樂器點綴的電子節拍樂曲,創造出清新又獨特的風格,令他一炮而紅。

而今天要介紹的、Moby生涯第19張作品─《重奏》(Reprise),為何開始嘗試走往「電子音樂古典化」的道路,其實從他近年來心境的變化中不難看出端倪。很明顯地,自2015年後Moby便將重心放在「ambient 」(環境音樂)的創作上。透過實驗性的探索,向內心誠實地省思,跳脫了原有的音樂框架。




現年50餘歲的Moby長年做為一位基督徒、素食、環保主義者,以及在他的音樂中大量採樣人聲與環境聲響樣本,Moby的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並如實地體現了他的哲學。

從一個舞曲世代發跡成名的Moby,也曾對這個過程感到困惑和質疑,歷經過大鳴大放後的體悟反倒是反璞歸真。不過說來容易、但能真正道破這一切的人又有多少呢?我想Moby正是罕見的人物之一。

回到來談談Moby在2021年推出的新作《Reprise》,精明的樂迷第一時間絕對不會錯過那位於專輯封面右上角明顯的黃標、古典音樂大廠的logo─「Deutsche Grammophon」(樂迷俗稱DG)。當看到一位電子音樂大師入主DG是令人非常興奮的!但另一方面又相當害怕失望,因為跨界是極具挑戰且會被放大檢視評鑑的。

而為何會有這樣跨界合作的機緣呢?其中的起心動念是源自於2018年Moby與洛杉磯愛樂樂團的一次合作,讓他產生與古典樂交融的嘗試靈感。本作最後決定與布達佩斯藝術管弦樂團合作,必且和當今各領域的音樂翹楚如爵士歌手Geogory Porter、冰島鋼琴才子Víkingur Ólafsson、知名製作人Jim James等人共同協作而成。




想當然爾Moby沒有讓任何人失望,《Reprise》集結了他回顧過往30年來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如:《Natural Blues》、《Porcelain》、《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We Are All Made of Stars》,有的是用磅礡的交響管絃樂隊重新織出情感張力、有的是強化了原音(acoustic)樂器與人聲的表現。另外令人感動的是,其中的《Heros》一曲則是向已逝的David Bowie致敬的重新製作,充滿緬懷之意。

原本Moby擅長的是反覆地利用人聲與電子節拍相互構築出一個「意識流」的世界,也就是說Moby的音樂是充滿意境詩意的,白話一點說就是猶如同電影配樂般的情緒張力起伏、但卻又保有音樂聆聽的趣味與思考性。

所以《Reprise》只是將Moby原有的元素加以放大,並且採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去重新表現,也展現了音樂處於不同時代也應有相對的適應跟彈性,意也可謂是即將邁入花甲之年的Moby充滿挑戰精神的一次實驗吧!

要滿足所有人的口味是困難的,但或許透過這樣的「回顧重播」抑或是「經典重製」,能讓更多喜歡古典樂迷、電影配樂樂迷、跨界音樂愛好者等,更進一步去探索Moby精采豐富的音樂世界觀。



*內文圖片皆取自網路



【聆聽更多】















邱君豪

一生酷愛爵士樂和搖滾樂,ECM虔誠信奉者。
長年投身於唱片和文化產業,視推廣音樂為終身職志。
2007年開設部落格「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並舉辦爵士與搖滾樂講座。

現居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