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與ECM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上)

ECM製作人曼弗雷德·艾歇爾(Manfred Eicher)


如果你正在追尋優質的爵士、古典、跟世界音樂的旅途上,一定或多或少會聽過「ECM」這個神祕的符號…


有人稱它為「寂靜之外,最美的聲音」。


我很幸運、我的生命曾經與它大量交疊,回頭來看寫了這十餘年的文章,從最開始的懵懂生澀,到身浸其中、完全地領略其中的神祕奧妙,這段驚奇的旅程徹底顛覆了我的音樂世界觀。

ECM,Editions of Contemporary Music的縮寫、又稱為當代樂集,截止今日,自1969年於德國慕尼黑發跡的它,目前有著將近兩千張的唱片發行,這個被認為是「小眾音樂中最大的品牌」,如今已經縱橫了爵士樂、世界音樂和古典樂,在世界範圍中皆舉足輕重。


ECM的唱片已成為我們這些愛樂者的靈魂食糧


曼弗雷德·艾歇爾(Manfred Eicher),這位我最景仰的音樂人,造就了上述的這一切偉大的音樂世界。

原本是一位大提琴手的他,發現自己對於音樂的製作推廣比演奏更有才能,便成為一位到處挖掘發現偉大音樂家、並將這些人湊合在一起,來到位於挪威奧斯陸這個有著浩瀚地勢的Rainbow Studio錄音室,製作了一張張有著「ECM式」冷冽音樂風格的唱片。

2008年,從紅色音樂寫到草葉集、最後到極光音樂,ECM在台灣因營運考量不斷易手,但很感激的是過往的經營者不斷推薦我給下一位接手人,得以讓我能夠持續與這個品牌相依,有機會能夠用文字轉譯這些美的難以言喻的音樂。

戴著耳機,在無數個夜晚中用文字陪伴著音樂書寫著,那些時日我真正的感受到,自己隻身一人抵達了世界的邊緣,那種冷冽和孤獨,沒想到是那麼地怡然舒適、神清氣爽。

ECM所營造那獨到的魅力,必須孤身去體會。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稱之聽它為一種「信仰」,一個唱片品牌竟能能為人們的心靈支柱,真是了不起。

雖然看似這麼小眾的音樂,但它也餵養了我們這些喜歡「寂靜之外,最美的聲音」的愛樂者。在我們孤單的時候隨之相伴;在喧鬧的時刻提醒著我們,要記得人在獨處時眼界才會清晰明亮。

每每遇到同樣喜愛ECM的樂迷,一談到它馬上就會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那刻簡直像是神祕宗教的教徒會友一般。彷彿好像只有我們兩者才知道它的美好,ECM三個字的簡寫就是我們的會友符號。


李茶與我,攝於2013年《寂靜之外》重新出版發表會


要談到ECM,必須提到由萬象圖書於1995年發行的《寂靜之外:ECM的聲音》,是一本關於作者與ECM之間的情愛糾葛,作者李茶運用散文的方式著筆,就像是寫給ECM的一封情書。

還記得2013年在一場《寂靜之外》由聯合文學重新出版的發表會上,終於見到ECM的書寫前輩李茶本人。這次的會面對我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就像是彼此承繼著這份熱情,用文字書寫音樂、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美好的音樂品牌。

而2017年因台灣代理公司的經營考量,我們終止了唱片介紹的撰文合作。

經過數年後、如今正轉往撰寫經典老爵士文章的時刻,但也從沒忘記過那ECM帶給我心靈洗滌和開拓的震撼力量,我仍惦記著、期待再次起身踏上那前往世界邊緣的求道之途…



【延伸聆聽】



 


 






邱君豪

一生酷愛爵士樂和搖滾樂,ECM虔誠信奉者。
長年投身於唱片和文化產業,視推廣音樂為終身職志。
2007年開設部落格「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並舉辦爵士與搖滾樂講座。

現居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