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爵士101】●No.17●Pat Metheny Group / We Live Here(1995) 派特‧麥席尼樂團 / 我們住在這裡




Pat Metheny Group / We Live Here(1995)
派特‧麥席尼樂團 / 我們住在這裡 



他們的音樂聚集了人心、實現跨國界與文化的交流溝通。」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所謂「好聽的音樂」,究竟是什麼呢? 有人覺得鋼琴三重奏演奏輕鬆的情歌很「好聽」;也有人也覺得跟前者南轅北轍、恐怖且無調性的自由爵士樂很啟發人心很「好聽」,所以基本上好聽這個詞實在是太依個人主觀判定了。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追求的東西也有可能完全不同。我記得在20來歲時,癡迷地喜愛1990年代Tzadik那瘋狂吵鬧的前衛爵士(Avant-garde jazz),但如今即將邁向40歲的階段,內心釋出了更多接納的空間,反而覺得要創造出同時蘊含流行和藝術性的作品,是非常需要有驚人的才華才做得到的。

而有很長一段時間徘徊探究深邃的藝術世界,美國爵士吉他大師派特麥席尼(Pat Metheny)就是曾經從極端的藝術領域、轉為朝向流行的音樂世界的一個實例。一個人隨著年齡與心境,會決定性的影響其觀點和視野。而這樣的轉變和決定、讓Pat Metheny的驚人才華帶來更多元的音樂發揮。而且我相信他明白採用更為流行的元素,在推廣音樂的接受度更加地容易,讓更多人體會這份美學。

Pat Metheny在1970年代便開始在ECM公司旗下崛起,創造了許多藝術性極高名作的他,在1980末期後後便決心跳脫ECM低冷的品牌調性,轉為熱情奔放、更為易聽易懂的大眾風格。自此他成立了「Pat Metheny Group」(簡稱為PMG),他在這個project加入了更多類型的世界音樂元素,企圖跨越民族與國界的疆域,創造出一個「大融合」的音樂野心。




在這張榮獲1995年葛萊美獎最佳現代爵士樂演奏獎的作品─《我們住在這裡》(We Live Here),從專輯封面也可窺知一二,PMG帶來清新有活力、廣泛的音樂世界觀。他們除了融會貫通各種民俗音樂外,更運用各種聲效如雷聲和雨聲、以及即將到來的地鐵列車的環境聲響。PMG也開始也進行多次世界巡演,尤其以1995同年在日本的演出最為精彩,更推出了DVD錄像《We Live Here: Live In Japan》。

專輯中的「To the End of the World」歌曲正是其一大看點,Pat Metheny帶來極具辨識度、無比的狂野奔放、也或許是融合爵士史上最棒的一段吉他獨奏!跟著充滿律動的節奏舞動、幽美動人的鋼琴、部落人聲、最後則是如同颶風襲來的電吉他獨奏、締造了一段史詩級絕美的融合爵士樂章。

這首「To the End of the World」果真將我們帶到了世界的邊緣,Pat Metheny遊走在極高的音域、不停地向上翱翔、燃燒生命般地彈奏,彷彿要將人吸進去風暴的中心那樣,帶來撼動人心的一次絕演…






【聆聽更多】








*圖片來源:amazon、《We Live Here: Live In Japan》





邱君豪

一生酷愛爵士樂和搖滾樂,ECM虔誠信奉者。
長年投身於唱片和文化產業,視推廣音樂為終身職志。
2007年開設部落格「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並舉辦爵士與搖滾樂講座。

現居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