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什麼好呢? 搖滾樂?爵士樂? 分享聆聽不同音樂的心法




常聽到有人說,爵士樂的音樂表現總是晦澀難懂,入門的門檻不如搖滾樂那樣容易理解,進而產生不友善的既定印象,今天爵殺就淺談分享一些搖滾樂、爵士樂聆聽的心得感想,或許有些觀點能有啟發也說不定。

搖滾樂能夠在1950年代發跡、逐漸取代爵士樂和其他樂種,靠的是簡單易懂的和弦與樂曲結構,再搭配上動人的填詞與歌唱,讓人能夠淺顯易懂的理解,又能夠快速對應時代潮流的變化,甚至開始使用視覺形象去經營樂團和個人品牌,為樂迷創造了滿滿的記憶點,自然吸引了廣大的愛好者。

另外搖滾樂的樂團成員大多會採取長期合作的模式,雖然也有像是King Crimson那樣歷經時代更迭,更換過無數樂手的團體。但許多成功的樂隊,會努力維持樂團的創作動力,長期聚集在一起練團和表演。

然而爵士樂則是有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風貌…

1940年代之後因為戰爭與市場口味的改變,爵士樂逐漸轉變為小型樂隊的演出形式,在那個年代樂手是以「個人」與「樂器」的個人品牌身份轉輾於各個俱樂部,有時候樂團少了一把薩克斯風就被臨時徵招,昨天可能跟A樂團搭配、明天則是在另一個bar與B樂團演奏完全不同的歌曲,掙的是一份認同以及能夠糊口的溫飽。

其他時間除了私下努力精進演奏技術外,也有許多樂手都早已是「斜槓人士」,早期爵士樂發展時有的人到工地搬運鋼筋水泥、有的人在餐廳打著零工。而音樂對他們來說除了是一份工作外,更是心靈深處的藝術寄託。

說了那麼多,那該如何進入聆聽爵士樂的「心流」(Flow)呢? 

爵士樂最迷人、精髓之處在於「即興」,樂手之間的默契與對應,使得每一次的演出都識極為不同與獨特的。從音樂特質來看,爵士樂蘊含了樂手情緒的表達與意識的流動,在純粹器樂交融的表現中,嘗試著去體會那份「只能意會、但卻難以言傳」的情感。 

所以許多人說聽爵士樂這回事,確實是需要體驗一些生命的歷練過後,才能夠更品嚐那份成熟苦澀的風味。 一般來說,大部分喜愛音樂的普羅大眾,拉長人生的數十年宏觀觀察,許多人的聆聽經驗會是「搖滾樂→爵士樂→古典樂」,隨著生命閱歷增長,心境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但我在唱片行工作時,曾經遇到一位非常有趣、同時也是我看過最認真的樂迷。當時他是年約50多歲的一位醫師,每次來唱片行時、都會帶著自己印好的一份A4「搖滾樂唱片清單」,透過自己尋找或是店員的推薦,滿心喜悅的滿載而歸。挑選的唱片橫跨了當代的獨立搖滾、老搖滾、電子音樂⋯等,非常的時髦新潮。而認真好學的做「音樂功課」的程度,連我也十分佩服。 

經過了解後,他這樣倒過來從「古典樂→爵士樂→搖滾樂」聆聽歷程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他小時候家境優渥,生於一個菁英家庭,只被允許聆聽古典音樂;其二是當自己獨立自主後,那顆反叛的心開始渴求不同的音樂世界,轉為聆聽爵士樂、到後來已屆知天命之年後、更傾向偏愛搖滾樂的赤子之心。 

雖然有時候音樂的喜好會因為是否掌握了聆聽的訣竅,但我也認為有很多因素,是跟個人生活體驗與成長過程有深刻的相連關係。

所以我總是跟徬徨迷惘想進入爵士樂心流體驗的的愛樂者說: 「不需要抱持緊張的心情,儘管放輕鬆的多去接觸聆賞爵士樂,付出一點時間去了解聆聽的竅門,有一天你就會突然『聽懂了』,並且能夠恣意地享受那種喜悅。」 

蘊含大人魅力的爵士樂,等待你來品嚐那份成熟的苦澀和美麗。



邱君豪

一生酷愛爵士樂和搖滾樂,ECM虔誠信奉者。
長年投身於唱片和文化產業,視推廣音樂為終身職志。
2007年開設部落格「爵士殺手 JAZZ KILLER」, 並舉辦爵士與搖滾樂講座。

現居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